問答 Q & A
Q:參與本計畫各校每個(學科)領域所使用之評量內容為何?該如何擬定?
評量分兩部分: (一)主要學科評量: 根據各校計畫的學科內容為主, 計畫中有教學目標和能力指標的設定,即是學科學習成效的評量根據。例如英語融入音樂,其教學重點為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時值;五線譜、高音譜記號的寫法,由音樂老師決定上述學習重點的評量方式,可採多元評量模式。 (二)英語能力的評量: 最主要是由教師以形成性評量的方式來觀察及紀錄學生是否能在教學過程中:(1)依循教學者的英語指示,做出正確的反應和互動;以及(2)聽懂、說出、辨讀與教學相關的專有辭彙,亦可藉由聽力和字彙能力檢測,瞭解學生學習英語教室用語和學科專業英語之成效。
Q:前後測的內容為何?
(一) 針對學科內容部分:由於學科學習重點屬新教材,因此不需前測,只做一般期中期末測驗。其測驗方式/形式可以學校自行決定。藉由期中及期末的比較,學科教師亦可進一步探討計畫教學進程中學生是否有任何進步或變化;教師亦可比較計畫進行年度學生的表現和前幾年學生的表現。但因學生的起始能力無法控制或測量,所以學生進步與否主要是根據學科教師自己的評量或教學紀錄來做比較。 (二)針對學生學習動機及態度:計畫辦公室將提供教學回饋問卷(後測),探討參與此計畫的學生對於英語融入其他學科教學之反應、接受度及對其學科學習成效的影響。
Q:為什麼一定要評量?
重點在探討英語融入其他學科教學,是否會犧牲學科的學習成效,同時理解學生對於運用來英語來學習其他學科的接受度、焦慮程度和是否能提升英語聽說的能力和信心。
Q:體育科要如何紙筆評量?能否以影片呈現學習成效?
各校可就學科領域之特質,採取質化(如作品發表、學習履歷、回饋問卷或訪談)、量化(如學科領域之知識評量、英語聽說能力),或質化量化並行之評量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效。
Q:是否能使用學生對照實驗呈現教學成效?
由於本計畫實施方式需以全年級參加為優先,因此無法在同一族群內使用對照組方式呈現教學成效。但是學校仍可透過各種方式(如:紀錄、訪談、錄影等)比較參與此計畫族群不同時間點之發展歷程或和同年學生之學習表現做比較。